【打卡】建筑大师贝聿铭的「桃花源记」——日本美秀美术馆
文 | 宋琪 摄影 | 李忠 李海涛
区位:日本 滋贺县 甲贺市
基本概况:美秀美术馆由贝聿铭设计,于1997年11月开馆,被美国《时代周刊》选为全球十大建筑,也是贝聿铭自己最满意的作品。美术馆建筑面积为17429 平方米,馆藏艺术品约三千件。
特点: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美术馆设计。
要说这座位于大山里的美术馆,
就不得不提到中国晋代文人陶渊明所著的
《桃花源记》
贝聿铭老先生第一次到看设计场地时,
他表示:
希望将中国故事「桃花源」
献给设计委托方——小山美秀子女士。
(建筑平面灵感来源于「桃花源」的故事)
▼
小山美秀子女士
对「桃花源」的意境颇为认同,
当即同意了贝聿铭的提议。
▼
▼
▼
▼
有了业主与设计师的高度共识,
才有了树木葱郁的徐徐坡路,
才有了若隐若现的曲线隧道,
才有了穿过隧道的豁然开朗。
(通往博物馆的时光隧道)
▼
长达200米的隧道,
使步履匆匆的游人慢了下来。
隧道内壁磨砂的金属墙壁,
将隧道那一头的声色漫射进来。
初春樱花的粉紫色,
初夏树木的葱郁绿色。
总之,
这是一个需要动用全部感官,
才不致流失捕捉一个个美感瞬间的旅程。
(隧道尽头的植被色彩映射其中)
▼
隧道的尽头,
96根钢索圆拱划破天际,
优雅地拉拽起长达120米的桥梁,
桥梁的厚重被悬索的轻盈巧妙削减。
(从钢索桥回望隧道)
▼
视线,
随着悬索延伸的方向,
全然地汇集到远方建筑的主入口。
游客在不自觉间,
就完成了从「被动接受」
到「主动探寻」的心态转变。
(从钢索桥入口处远望美术馆)
▼
在区域规划制度极为严苛的日本,
想要在山中修建一座美术馆,
约束极多。
美秀美术馆的场地条件属于:
森林法的保安林区域、防沙法的指定区域、
自然公园法的县立公园第三种特别地域,
形成对整座美术馆的限定条件——
建筑高度不得超过13m,
可见屋顶面积不得超过200㎡。
(隐没在山中的美秀美术馆)
▼
(建筑只有部分屋顶突出地表)
▼
看似严格限制的设计条件,
实则让美术馆更为有机地
与周边山林融为一体。
就连贝聿铭先生自己也说到:
「这些限制其实帮了我们,
由于必须在环境的限制条件下做设计,
我们的设计因此与周围的环境更加协调。」
(美术馆入口与环境融为一体)
▼
与建筑外部「融入自然」相比,
建筑内部更加注重「引入自然」。
进入正门后,
开阔的玻璃立面就将对面山谷的景色
「送」到每一位游客眼前。
(将自然引入室内的中庭)
▼
建筑内部的中庭和连廊,
都尽量引入自然、呼应山水。
自然,
赋予了整栋建筑「透气」的生机。
(美术馆室内空间强调与环境的互动)
▼
「我肯定来这里的人将会明白,我是有意识地令此美术馆与自然融为一体。」
——贝聿铭
一座大山里的建筑,
一位非本土设计师,
建筑除了与自然相融,
在文脉上,如何生根?
「我对于这块地的灵性和历史根基
深信不疑。
你不能随随便便在这里建栋房子,
指望它自己生根。」
贝聿铭先生如是说。
于是,
美术馆主建筑前,
采用与很多日本寺庙一样的台阶设计,
凸显建筑的重要性。
(入口大台阶透露着传统庙宇的意向)
▼
入口处的圆形玻璃门,
则是东方古典园林的意向。
配合通透的自然景致,
与建筑主体融汇和谐。
(入口处标志性的圆形玻璃门)
▼
大厅内,
对景的三株迎客松,
由贝聿铭先生亲自挑选,
形成对日式门厅屏风的隐喻。
(对景的迎客松)
▼
可视不可游的庭院设计,
再次契合日式庭院的审美需求。
(日式庭院景)
▼
利用自然光线雕刻建筑空间,
是贝聿铭先生设计手法的精髓之一。
在美秀美术馆中,
光线的运用同样是重要的设计主题。
(建筑顶部的光影)
▼
入口大厅的玻璃屋顶,
以等边三角形
勾勒出变化多元的屋顶形态。
钢结构骨架搭配木格栅,
塑造出千变万化的光影空间,
完美诠释「让光线做设计」的理念。
(室内千变万化的光影)
▼
美秀美术馆在展品光线设计上,
也与其他美术馆有着根本的不同——
利用自然光赋予展品以生命力,
呈现艺术与自然的和谐共存。
(室内处处体现着对自然光的利用)
▼
贝聿铭是一位重视细节的建筑师,
从近乎完美的细节中,
可见一斑。
(顶部设计细节)
▼
细心的读者看到这可能会问,
为何没有艺术品的照片?
答案很简单。
美秀美术馆内,
除大堂、走廊、咖啡厅和指定艺术品以外,
均不可拍摄。
下图为展馆内唯一允许拍照的展品——
酒神戴奥尼索斯(马赛克画)
(酒神戴奥尼索斯)
▼
除了建筑和展品本身,
美秀美术馆细致周到的服务
同样会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。
(美术馆内的轻餐饮服务)
▼
接待中心作为服务核心,
为游客提供免费的寄存服务、
免费的轮椅、婴儿车、拐杖租借服务、
免费的交通接驳服务、
有偿的语音导览租赁服务,
并配备哺乳室、尿布台等设施。
(功能复合的接待中心)
▼
美术馆特提供免费的电动代步车,
方便行动不便的参观者,
以每10~15分钟的频率运行。
(电动代步车)
▼
美秀美术馆,
称得上是业主、建筑师与大自然,
共同谱写的「建筑诗篇」。
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说:
「最好的建筑是这样的,
人置身其中,却不知道,
自然在这里终了,艺术在这里开始。」
1/6图片工作室出品
热文推荐